人工智能学院欢迎您!

当前位置: 首页   >   机器人研究院   >   正文

潍坊科技学院 马家兴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

作者:    信息来源:    发布时间: 2025-06-25

一、工作室简介

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61月,是以智能移动机器人与模式识别、温室大棚智慧农业为研究特色,以参加机器人比赛为项目驱动,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、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,重点培养学生在智能机器人创新设计、智能制造、传感器技术、智能控制、模式识别、多传感器信息采集与融合等方面的创新应用能力,是学生学习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开放创新平台、实践平台。该工作室每年9月份面向大一新生跨机械、自动化及电子等专业进行学科整合,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工作室。


二、带头人


马家兴,中共党员,潍坊科技学院教授,山东省半岛机器人研究院院长,中国KAB创新教育讲师,全国机器人大赛ROBOCON山东省赛组委会主任、山东省大学生“数字+”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主任、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山东省赛组委会主任、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山东省赛组委会主任,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,先后被评为世界机器人大赛优秀指导教师、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优秀指导教师、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、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指导教师、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指导教师、山东省优秀科技创新导师、山东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、山东省新时代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、潍坊市优秀教师、马家兴潍坊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、马家兴寿光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、寿光市“富民兴寿”劳动奖章、寿光市优秀教师、寿光市创新创优标兵、寿光市能工巧匠、寿光市技术能手、寿光好人。近年来,他主持省部级以上教改科研课题10项,发表SCIEI、北大核心论文7篇,授权专利26项(发明专利5项),授权软件著作权14项,出版专著2部。他带领机器人团队参加世界级、国家级、省级以上大赛561项,其中,国际一等奖2项、国家一等奖28项、国家二等奖28项、国家三等奖53项,省级一等奖122项,省级二等奖154项,省级三等奖174项。牵头成立山东省半岛机器人研究院、潍坊市机器人研发应用协会、潍坊市潍坊科技学院人工智能海智工作站,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,并联合企业启动温室大棚卷帘除雪机、智慧温室大棚、智能采摘机器人、自动栽苗机器人、无人机、水中机器人等多个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。

三、业务方向

※应用技术

涵盖机器人控制、传感器技术、ROS操作系统、机器视觉、语音交互、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应用技术

※支撑专业

智能制造工程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机械电子工程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车辆工程、机器人工程、智能制造工程

※竞赛项目

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、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、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、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、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、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、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等

※承办赛事

山东省大学生“数字+”创新创业大赛、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(RAICOM)山东省赛、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山东省赛、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山东省赛

四、工作室成绩

工作室成立以来成绩突出,培养了1000余名学生,圆满承办省级大赛14次、省级论坛1次、市级论坛4次;参加国内外大赛获省级及以上奖项561余项(其中国际一等奖2项、国家一等奖28项、国家二等奖28项、国家三等奖53项,省级一等奖122项);工作室先后15人获得“山东省大学生优秀创客”荣誉称号、3人获得“山东省大学生创业之星”荣誉称号;获得1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,结题10项;授权专利38项(发明专利6项)、授权软件著作权14项;参与山东省三大平台课题3项;工作室成员发表SCI论文75篇、EI论文14篇、北大核心19篇,出版专著7部、教材4部;承担各类教学科研课题57项,其中市厅级以上项目32项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,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。


马家兴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是一个聚集新工科英才、培养创新工匠人才的团队,以大学生人才培养、科技创新、成果转化、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为主,全方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,工作室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实践能力强的新工科专业技术人才。利用寿光当地传统温室大棚特色优势,聚焦国家乡村振兴战略,推动以传统温室大棚农业为服务对象、现代农业机器人为方向的卓越工程师培养。





人工智能学院     地址: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金光街1299号 E17